海上繁花

2017-01-10 08:39 阅读(?)评论(0)
    2006年去厦门参加全国比赛,第一次做了近五十个小时的火车,去那么远的南方,二十郎当岁的我兴奋了好久。这个城市迎接我的是夜色中茫茫大海上的点点灯火,听车厢里的厦门人说,此时火车是在海上大桥穿行。看到外面漆黑的一片,看不到海水,真是遗憾。那时我很好奇,海上怎么修大桥,火车真的是在海上通过吗?离开厦门时又是晚上的火车,又没看到,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。直到2016年元宵节再次来到厦门,去往漳州时,看到了这座跨海大桥的真容。
    这座大桥叫杏林大桥。杏林大桥公路桥和铁路桥平层合建。公路桥桥型采用双驼峰设计。站在高崎端桥头远望桥的另一端,看到桥面呈波浪式起伏。主桥两端竖曲线抬高,整座桥纵向形成M型,从侧面眺望,就像两座"驼峰",因此又被称为驼峰桥。驼峰桥在海上犹如长龙翻腾,寓意"鹭岛龙腾"。
    1990年之前汽车火车进出厦门是走厦门海堤,它是全国惟一的公铁两用海堤。在1990年之前,海堤是进出厦门岛的惟一通道。但在2010年,厦门铁路海堤就被停用了。现在进岛火车都改走杏林大桥铁路桥。
虽然铁路海堤退出了历史,但厦门人依然怀念它。和厦门的老人攀谈时,他们会津津乐道:这条铁路叫鹰潭铁路,它北起江西鹰潭,在赣闽两省边境地区穿越武夷山地后,沿闽江支流富屯溪谷地延伸,到达南平附近的外洋车站,线路折向西南,顺着闽江另一条支流沙溪谷地修筑。然后在永安附近改向东南,穿越戴云山脉,进入闽南的九龙江流域,沿江而下,经过集美和厦门两道海堤到达厦门。
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,鼓浪屿就是厦门的气质所在。
    金黄的沙滩,碧蓝的海水,充满商业气息的繁华街道和那忙碌的人们,同样是碧水蓝天,却是不一样的美,同样是喧闹的大街小巷,却透漏着一份安详,这,就是鼓浪屿。
    漫步在红砖砌成的古式建筑铺满街道,随处可见巷口树荫间的一簇簇宁静的爆竹花在开放。有那么一隅,铁艺栅栏里紧拥着大束大束的粉紫花儿,略阴暗的天气挡不住穿过云层的丝丝阳光,恰好映射在花瓣边缘,烫了一层金边,颇像镶金的复古贴纸。树荫恰如其分地遮着落叶、藤蔓、木阶、风铃,墙角边有一个石膏雕像,窗台上又趴着一只小花猫,静物犹如岛上建筑物般零散,那种独特的零散,就像苏小糖店里的牛杂糖般绵软,就像花与爱丽丝柜台间的猫瓶般慵懒,就像棕榈树尖端的云儿那么轻,绿茵间的琴声悠扬......
穿行在小巷间,处处可见繁花。
    繁花掩映处是一栋栋古朴的房子,斑驳的痕迹里流淌着岁月的低语。住在这样的房子每天面朝大海,窗外繁星点点,想必梦里也会有馥郁芳香的甜氛吧。
每一个民居都仿佛是一道风景,或道尽繁华或数尽沧桑。
    驻足一栋已经废弃的房子,朱门紧锁。那婆娑的枝叶随风轻曳,历经着曾经的风云变幻,见证了多少次儿女情长。
    也许曾经有一位少年痴痴地站在榕树下,望着窗内那熟悉的剪影,暗暗决计明日便下南洋,眼底升起一层薄薄的雾气。又或是娇美的大小姐迫不及待地换上了那件粉色法兰西洋服,从闺房一路跳到露台,因着明儿便是为她十六岁而举办的舞会。想着她轻拾旋梯时众人艳羡的目光,衣香鬓影中可有他热切的追随......无论是雅致的咖啡厅外,还是深巷的普通人家,均自顾妖娆。兜兜转转,已有点迷失。雕花,红墙,蓝窗,曲径通幽处,仿佛一切只是一个梦。
    第一次去厦门是在十月下旬,北方已经到了冬季供热期,可是厦门的温度如夏末。结束一天的备赛工作,我和仙步行于赛场和住所之间。椰子树的枝条伴着徐徐海风轻轻摇曳,沙沙声,海浪声如呢喃低语。偶尔经过路旁的一颗桂圆树了,芒果树了,我俩兴奋地踮着脚抬头寻找。
    还记得比完最后一场赛已经是晚上五点。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厦门,不知哪年哪月再来。我和仙不约而同的说,再去一趟鼓浪屿吧。前两天因为要比赛,根本没心情好好欣赏一下。现在马上天要黑了,虽然看不到什么美丽的景色了,但至少我们去找找那块刻着“鼓浪屿”的石碑。我俩在蒙蒙夜色中乘着渡船踏上了鼓浪屿。鼓浪屿褪去白天的喧嚣。我俩上了岸,看着路标找寻,好像走错了路,四周异常宁静,灯光昏暗。越往前走,就只剩下草丛中音响发出的微弱灯光。耳边只有背景音乐,海浪拍岸的声音离我们很远,我们肯定偏离了主道。可是那时的我俩还是很兴奋,坚信:鼓浪屿就这么大,环岛走一定能找到石碑。就这样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,误打误撞,真的找到了。并且与刘老师汇合,拍下了珍贵的照片。返回时,在轮渡上我们还叽叽喳喳的说着一晚上的徒步历险。
    多年后再次来到厦门回忆往事,唯有那海上繁花。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巍巍昆仑 下一篇:魂牵梦绕阿里山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